大連市統計局
大連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2月27日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遼政發〔2018〕12號)和《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大政發〔2018〕23號)要求,我市進行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通過這次普查,摸清了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摸清了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的現狀,摸清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情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開展的事后質量抽查結果表明,我市普查數據質量符合控制標準。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經遼寧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確認,市政府批準,現將大連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予以公布。
一、單位基本情況
(一)單位情況。
2018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7.5萬個,全部產業活動單位19.3萬個,個體經營戶33.5萬個(詳見表1)。
表1 法人單位數與個體經營戶數 |
||
|
單位數(個) |
比重(%) |
一、法人單位 |
175362 |
100.0 |
企業法人 |
164159 |
93.6 |
機關事業和社會團體法人 |
4290 |
2.4 |
其他法人 |
6913 |
3.9 |
二、產業活動單位 |
192849 |
100.0 |
第二產業 |
37120 |
19.2 |
第三產業 |
155729 |
80.8 |
三、個體經營戶 |
335202 |
100.0 |
第二產業 |
14642 |
4.4 |
第三產業 |
320560 |
95.6 |
2018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5.4萬個,占30.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5萬個,占14.1%;制造業2.4萬個,占13.4%。在個體經營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9.2萬個,占57.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4.1萬個,占12.3%;住宿和餐飲業3.4萬個,占10.3%(詳見表2)。
表2 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 |
||||
|
法人單位 |
個體經營戶 |
||
數量(個) |
比重(%) |
數量(個) |
比重(%) |
|
合 計 |
175362 |
100.0 |
335202 |
100.0 |
采礦業 |
128 |
0.1 |
30 |
0.0 |
制造業 |
23575 |
13.4 |
12587 |
3.8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463 |
0.3 |
202 |
0.1 |
建筑業 |
12743 |
7.3 |
1823 |
0.5 |
批發和零售業 |
53815 |
30.7 |
191538 |
57.1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6789 |
3.9 |
41292 |
12.3 |
住宿和餐飲業 |
3006 |
1.7 |
34479 |
10.3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11319 |
6.5 |
2269 |
0.7 |
金融業 |
1031 |
0.6 |
- |
- |
房地產業 |
7525 |
4.3 |
927 |
0.3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24645 |
14.1 |
10449 |
3.1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9762 |
5.6 |
1444 |
0.4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857 |
0.5 |
64 |
0.0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3973 |
2.3 |
31075 |
9.3 |
教育 |
4602 |
2.6 |
819 |
0.2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3001 |
1.7 |
2003 |
0.6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3393 |
1.9 |
3148 |
0.9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4244 |
2.4 |
- |
- |
注:表中合計數含從事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和兼營第二、三產業活動的農、 林、牧、漁業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 |
2018年末,全市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16.4萬個。其中,內資企業占98.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4%,外商投資企業占1.4%。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3%,私營企業占81.2%(詳見表3)。
表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
||
|
單位數(個) |
比重(%) |
合 計 |
164159 |
100.0 |
內資企業 |
161142 |
98.2 |
國有企業 |
498 |
0.3 |
集體企業 |
983 |
0.6 |
股份合作企業 |
317 |
0.2 |
聯營企業 |
47 |
0.0 |
有限責任公司 |
23953 |
14.6 |
股份有限公司 |
2008 |
1.2 |
私營企業 |
133329 |
81.2 |
其他企業 |
7 |
0.0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654 |
0.4 |
外商投資企業 |
2363 |
1.4 |
(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15.6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84.5萬人。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49.6萬人,其中女性從業人員26.9萬人。
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制造業68.3萬人,占31.7%;建筑業22.8萬人,占10.6%;批發和零售業20.5萬人,占9.5%。在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24.7萬人,占49.9%;住宿和餐飲業8.6萬人,占17.4%;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2萬人,占10.4%(詳見表4)。
表4 按行業門類分組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 |
||||
|
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人) |
|
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人)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
合 計 |
2155511 |
845094 |
495922 |
269032 |
采礦業 |
2728 |
229 |
574 |
98 |
制造業 |
683412 |
251864 |
24157 |
10601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23803 |
5193 |
2437 |
268 |
建筑業 |
228021 |
33494 |
2959 |
285 |
批發和零售業 |
204566 |
94020 |
247432 |
156917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04943 |
27567 |
46381 |
5459 |
住宿和餐飲業 |
37153 |
19771 |
86133 |
47777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117220 |
54765 |
1632 |
690 |
金融業 |
36478 |
20609 |
- |
- |
房地產業 |
119587 |
49824 |
829 |
353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155958 |
59545 |
11436 |
5486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60108 |
21432 |
1329 |
637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23469 |
9401 |
13 |
11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27888 |
9577 |
51778 |
29124 |
教育 |
124052 |
84100 |
1012 |
737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75471 |
54772 |
7378 |
5257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23088 |
10391 |
9579 |
5174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103557 |
37156 |
- |
- |
注:1.表中合計數含從事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的法人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 2.表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匯總范圍不包括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管理的單位,以及銀保監會(原保監會)、證監會監管的單位。
|
(三)地區分布。
2018年末,在法人單位數中,甘井子區占18.7%,金普新區占17.7%,沙河口區占11.0%。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金普新區占19.2%,甘井子區占13.2%,沙河口區占10.0%(詳見表5)。
表5 按地區分組的法人單位數與從業人員數 |
||||
|
法人單位 |
法人單位從業人員 |
||
數量(個) |
比重(%) |
數量(個) |
比重(%) |
|
合 計 |
175362 |
100.0 |
2155511 |
100.0 |
中 山 區 |
18960 |
10.8 |
210450 |
9.8 |
西 崗 區 |
12211 |
7.0 |
165812 |
7.7 |
沙河口區 |
19297 |
11.0 |
215010 |
10.0 |
甘井子區 |
32775 |
18.7 |
284481 |
13.2 |
旅順口區 |
6474 |
3.7 |
95423 |
4.4 |
普蘭店區 |
7242 |
4.1 |
106437 |
4.9 |
金普新區 |
31075 |
17.7 |
413722 |
19.2 |
保 稅 區 |
13852 |
7.9 |
99579 |
4.6 |
高 新 園 |
11054 |
6.3 |
168228 |
7.8 |
長 興 島 |
2974 |
1.7 |
30957 |
1.4 |
花 園 口 |
1120 |
0.6 |
36452 |
1.7 |
瓦房店市 |
8664 |
4.9 |
121486 |
5.6 |
莊 河 市 |
8915 |
5.1 |
199443 |
9.3 |
長 海 縣 |
749 |
0.4 |
8031 |
0.4 |
注:表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匯總范圍不包括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管理的單位,以及銀保監會(原保監會)、證監會監管的單位。
|
(四)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
2018年末,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47625.6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占29.5%,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占70.5%。法人單位負債合計30262.2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占28.8%,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占71.2%。
2018年,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18976.9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占44.8%,第三產業營業收入占55.2%(詳見表6)。
表6 按行業門類分組的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營業收入 |
|||
|
法人單位 資產總計 (億元) |
法人單位 負債合計 (億元) |
企業法人單位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47625.6 |
30262.2 |
18976.9 |
采礦業 |
104.6 |
41.9 |
7.6 |
制造業 |
9957.5 |
6110.2 |
7120.9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1398.1 |
956.8 |
299.8 |
建筑業 |
2589.8 |
1597.9 |
1078.7 |
批發和零售業 |
6777.3 |
5425.8 |
7267.7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3578.4 |
2053.9 |
825.6 |
住宿和餐飲業 |
239.7 |
186.8 |
72.3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659.8 |
297.3 |
397.4 |
房地產業 |
10870.2 |
8011.3 |
1143.8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7355.3 |
4080.6 |
381.8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592.5 |
305.7 |
205.3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523.1 |
212.1 |
32.2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94.4 |
60.8 |
28.6 |
教育 |
749.6 |
117.8 |
24.0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408.9 |
170.8 |
47.1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220.2 |
114.0 |
25.2 |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
1429.9 |
470.4 |
- |
注:1.表中合計數含從事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的單位數據。 2.表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法人單位負債合計及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匯總范圍不包括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管理的單位,以及金融業單位。 |
(五)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8年末,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81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0.8%。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占37.0%,生物產業占17.1%,節能環保產業占16.6%,新材料產業占11.0%,新能源產業占9.4%。
(六)高技術制造業。
2018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104個,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比重為6.5%。
(七)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
2018年末,全市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556個,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3.2%。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1.8萬人年。
(八)文化及相關產業。
2018年末,全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1.4萬個,從業人員11.9萬人,資產總計1077.9億元。
2018年末,全市有經營性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3萬個,從業人員10.3萬人,資產總計987.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3.0億元。
2018年末,全市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含社團)法人單位0.1萬個,從業人員1.6萬人,資產總計90.5億元。
二、工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4萬個,從業人員71.1萬人。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4.3%,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9%,外商投資企業占4.8%。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0.4%,集體企業占1.0%,有限責任公司占10.3%,私營企業占80.6%。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70.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3.7%,外商投資企業占25.4%。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3.5%,集體企業占0.8%,有限責任公司占16.4%,私營企業占45.0%(詳見表7)。
表7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24166 |
710576 |
內資企業 |
22795 |
503557 |
國有企業 |
98 |
24914 |
集體企業 |
243 |
5839 |
股份合作企業 |
141 |
1906 |
聯營企業 |
7 |
542 |
有限責任公司 |
2480 |
116403 |
股份有限公司 |
339 |
33866 |
私營企業 |
19480 |
320068 |
其他企業 |
7 |
19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22 |
26471 |
外商投資企業 |
1149 |
180548 |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采礦業占0.5%,制造業占97.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1.9%。在工業行業大類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服裝、服飾業企業法人單位數位居前三位,分別占22.7%、8.4%和7.5%。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采礦業占0.4%,制造業占96.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3.3%。在工業行業大類中,通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從業人員數位居前三位,分別占15.8%、10.1%和8.5%(詳見表8)。
表8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24166 |
710576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1 |
1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
0 |
0 |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
7 |
20 |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
4 |
122 |
非金屬礦采選業 |
105 |
2509 |
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
3 |
6 |
其他采礦業 |
8 |
70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1795 |
60559 |
食品制造業 |
563 |
12822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252 |
4343 |
煙草制品業 |
0 |
0 |
紡織業 |
303 |
7418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1815 |
71490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115 |
4342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783 |
14908 |
家具制造業 |
338 |
14875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386 |
5872 |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
421 |
5675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
285 |
3269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104 |
13634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969 |
22803 |
醫藥制造業 |
127 |
6725 |
化學纖維制造業 |
12 |
269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1082 |
24053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1239 |
18582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38 |
4223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03 |
2195 |
金屬制品業 |
2042 |
46248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5488 |
112561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1556 |
38091 |
汽車制造業 |
355 |
38925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
594 |
59878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755 |
32759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320 |
25858 |
儀器儀表制造業 |
405 |
9001 |
其他制造業 |
175 |
2894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103 |
1411 |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
952 |
18362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293 |
14800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56 |
3072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114 |
5931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工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1460.2億元,負債合計7109.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428.3億元(詳見表9)。
表9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11460.2 |
7109.0 |
7428.3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0 |
0 |
0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
0 |
0 |
0 |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
0 |
0 |
0 |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
2.1 |
2.0 |
0 |
非金屬礦采選業 |
102.1 |
39.7 |
7.2 |
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
0.2 |
0.1 |
0.2 |
其他采礦業 |
0.2 |
0.1 |
0.2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518.7 |
344.9 |
504.3 |
食品制造業 |
143.5 |
113.2 |
45.1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59.7 |
34.0 |
45.2 |
煙草制品業 |
0 |
0 |
0 |
紡織業 |
42.9 |
23.4 |
28.8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122.4 |
61.0 |
140.1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25.6 |
11.8 |
36.8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74.1 |
54.9 |
69.4 |
家具制造業 |
80.3 |
43.0 |
63.0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33.8 |
16.8 |
38.0 |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
25.2 |
15.3 |
19.8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
15.7 |
11.1 |
9.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990.9 |
709.5 |
1367.1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1105 |
738.7 |
1025.8 |
醫藥制造業 |
240.9 |
162.3 |
239.4 |
化學纖維制造業 |
5.3 |
3.7 |
4.3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235.3 |
125.1 |
146.0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311.1 |
202.5 |
148.7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69.8 |
36.9 |
109.5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48.4 |
27.4 |
36.8 |
金屬制品業 |
334.1 |
201.6 |
220.8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1012.7 |
504.9 |
601.6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542.2 |
332.4 |
264.2 |
汽車制造業 |
676.7 |
364.1 |
593.0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
1789.6 |
1145.3 |
538.0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305.9 |
160.0 |
199.2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757.9 |
371.7 |
451.6 |
儀器儀表制造業 |
74.0 |
30.3 |
55.0 |
其他制造業 |
18.3 |
6.5 |
14.6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151.4 |
133.2 |
55.5 |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
146.1 |
124.8 |
50.1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148.4 |
879.8 |
244.1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95.4 |
23.9 |
34.3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154.3 |
53.1 |
21.4 |
(三)主要產品產量。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詳見表10。
表10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單位 |
產量 |
紗 |
萬噸 |
0.8 |
家用電冰箱 |
萬臺 |
32.6 |
房間空氣調節器 |
萬臺 |
117.1 |
鋼材 |
萬噸 |
86.9 |
鋁材 |
萬噸 |
1.4 |
水泥 |
萬噸 |
855.6 |
硫酸(折100%) |
萬噸 |
5.6 |
化肥(折100%) |
萬噸 |
12.7 |
金屬切削機床 |
萬臺 |
0.9 |
集成電路 |
億塊 |
1.5 |
三、建筑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1.3萬個,從業人員22.8萬人。
在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1%;外商投資企業占0.3%。
在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9.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0.2%(詳見表11)。
表11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12743 |
228021 |
內資企業 |
12693 |
227019 |
國有企業 |
34 |
1094 |
集體企業 |
50 |
2575 |
股份合作企業 |
18 |
589 |
有限責任公司 |
1916 |
54766 |
股份有限公司 |
125 |
3865 |
私營企業 |
10549 |
163560 |
其他內資企業 |
1 |
570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13 |
501 |
外商投資企業 |
37 |
501 |
在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房屋建筑業占12.6%,土木工程建筑業占14.8%,建筑安裝業占20%,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占52.6%。
在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房屋建筑業占36%,土木工程建筑業占21.6%,建筑安裝業占15.9%,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占26.6%(詳見表12)。
表12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12743 |
228021 |
房屋建筑業 |
1611 |
82015 |
土木工程建筑業 |
1883 |
49215 |
建筑安裝業 |
2547 |
36152 |
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 |
6702 |
60639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2525.6億元,負債合計1554.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78.7億元(詳見表13)。
表13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2525.6 |
1554.8 |
1078.7 |
房屋建筑業 |
1283.9 |
727.6 |
383.4 |
土木工程建筑業 |
763.8 |
520.6 |
283.7 |
建筑安裝業 |
195.5 |
106.1 |
131.2 |
建筑裝飾、裝修和其他建筑業 |
282.5 |
200.4 |
280.5 |
四、批發和零售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5.4萬個,從業人員20.5萬人。
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批發業占68.1%,零售業占31.9%。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批發業占59.3%,零售業占40.7%(詳見表14)。
表14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53815 |
204566 |
批發業 |
36639 |
121399 |
農、林、牧、漁產品批發 |
1347 |
4287 |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批發 |
5449 |
19920 |
紡織、服裝及家庭用品批發 |
3619 |
13407 |
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批發 |
871 |
2363 |
醫藥及醫療器材批發 |
723 |
5689 |
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 |
8544 |
29518 |
機械設備、五金產品及電子產品批發 |
7281 |
25615 |
貿易經紀與代理 |
5243 |
9756 |
其他批發業 |
3562 |
10844 |
零售業 |
17176 |
83167 |
綜合零售 |
939 |
20104 |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專門零售 |
2690 |
7119 |
紡織、服裝及日用品專門零售 |
1919 |
6776 |
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專門零售 |
864 |
2586 |
醫藥及醫療器材專門零售 |
2258 |
12375 |
汽車、摩托車、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動力銷售 |
1920 |
15293 |
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專門零售 |
1766 |
6419 |
五金、家具及室內裝飾材料專門零售 |
2543 |
6241 |
貨攤、無店鋪及其他零售業 |
2277 |
6254 |
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0.8%。
在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3.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2.1%,外商投資企業占4.3%(詳見表15)。
表15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53815 |
204566 |
內資企業 |
53263 |
191552 |
國有企業 |
106 |
1817 |
集體企業 |
239 |
1104 |
股份合作企業 |
70 |
257 |
聯營企業 |
26 |
90 |
有限責任公司 |
6956 |
41851 |
股份有限公司 |
488 |
11019 |
私營企業 |
44573 |
132868 |
其他企業 |
805 |
2546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98 |
4277 |
外商投資企業 |
454 |
8737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6777.3億元。其中,批發業占77.4%,零售業占22.6%。負債合計5425.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267.7億元(詳見表16)。
表16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6777.3 |
5425.8 |
7267.7 |
批發業 |
5244.2 |
4538.1 |
6449.6 |
農、林、牧、漁產品批發 |
268.3 |
249.2 |
404.4 |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批發 |
324.0 |
209.5 |
396.8 |
紡織、服裝及家庭用品批發 |
258.2 |
225.8 |
266.0 |
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批發 |
22.1 |
19.3 |
48.1 |
醫藥及醫療器材批發 |
92.2 |
67.3 |
132.1 |
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 |
3041.5 |
2835.6 |
4402.8 |
機械設備、五金產品及電子產品批發 |
584.8 |
412.4 |
432.5 |
貿易經紀與代理 |
355.9 |
239.8 |
155.1 |
其他批發業 |
297.3 |
279.1 |
211.8 |
零售業 |
1533.1 |
887.7 |
818.1 |
綜合零售 |
326.1 |
194.8 |
172.1 |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專門零售 |
34.3 |
25.3 |
23.9 |
紡織、服裝及日用品專門零售 |
46.1 |
43.1 |
41.7 |
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專門零售 |
17.6 |
9.7 |
10.8 |
醫藥及醫療器材專門零售 |
35.4 |
25.9 |
48.7 |
汽車、摩托車、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動力銷售 |
688.3 |
233.6 |
387.3 |
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專門零售 |
35.9 |
28.8 |
51.9 |
五金、家具及室內裝飾材料專門零售 |
59.9 |
53.4 |
35.2 |
貨攤、無店鋪及其他零售業 |
289.5 |
273.0 |
46.5 |
五、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0.7萬個,從業人員10.3萬人(詳見表17)。
表17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6755 |
103071 |
道路運輸業 |
2748 |
47554 |
水上運輸業 |
304 |
12199 |
航空運輸業 |
36 |
5154 |
管道運輸業 |
3 |
98 |
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 |
2692 |
20811 |
裝卸搬運和倉儲業 |
756 |
8990 |
郵政業 |
216 |
8265 |
注:表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匯總范圍不包括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管理的單位。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3556.4億元,負債合計2041.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25.6億元(詳見表18)。
表18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3556.4 |
2041.1 |
825.6 |
道路運輸業 |
574.6 |
216.0 |
134.5 |
水上運輸業 |
1366.6 |
561.1 |
219.1 |
航空運輸業 |
75.2 |
17.1 |
34.3 |
管道運輸業 |
4.8 |
1.0 |
1.2 |
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 |
604.5 |
472.4 |
333.3 |
裝卸搬運和倉儲業 |
919.1 |
768.8 |
80.8 |
郵政業 |
11.6 |
4.7 |
22.4 |
六、住宿和餐飲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0.3萬個,從業人員3.7萬人。
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中,住宿業占34.2%,餐飲業占65.8%。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住宿業占49.5%,餐飲業占50.5%(詳見表19)。
表19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3006 |
37153 |
住宿業 |
1028 |
18380 |
旅游飯店 |
315 |
12348 |
一般旅館 |
570 |
4076 |
民宿服務、露營地服務及其他住宿業 |
143 |
1956 |
餐飲業 |
1978 |
18773 |
正餐服務 |
1472 |
12227 |
快餐服務 |
169 |
3666 |
飲料及冷飲服務 |
69 |
619 |
餐飲配送及外賣送餐服務 |
53 |
944 |
其他餐飲業 |
215 |
1317 |
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7.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8%,外商投資企業占1.5%。
在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80.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3.4%,外商投資企業占5.8%(詳見表20)。
表20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3006 |
37153 |
內資企業 |
2938 |
30030 |
國有企業 |
36 |
1343 |
集體企業 |
43 |
453 |
股份合作企業 |
7 |
37 |
聯營企業 |
3 |
69 |
有限責任公司 |
389 |
8348 |
股份有限公司 |
30 |
367 |
私營企業 |
2428 |
19276 |
其他企業 |
2 |
137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4 |
4988 |
外商投資企業 |
44 |
2135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239.7億元。其中,住宿業占79.2%,餐飲業占20.8%。負債合計186.8億元。全年實現年營業收入72.3億元(詳見表21)。
表21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239.7 |
186.8 |
72.3 |
住宿業 |
190.0 |
145.4 |
33.7 |
旅游飯店 |
131.3 |
90.8 |
24.9 |
一般旅館 |
20.2 |
16.5 |
6.1 |
民宿服務、露營地服務及其他住宿業 |
38.5 |
38.1 |
2.6 |
餐飲業 |
49.8 |
41.4 |
38.6 |
正餐服務 |
33.7 |
30.0 |
18.7 |
快餐服務 |
10.0 |
8.1 |
15.3 |
飲料及冷飲服務 |
1.6 |
0.7 |
1.8 |
餐飲配送及外賣送餐服務 |
1.5 |
1.3 |
1.5 |
其他餐飲業 |
2.9 |
1.3 |
1.4 |
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1.1萬個,從業人員11.7萬人(詳見表22)。
表22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11293 |
116674 |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 |
177 |
7641 |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
479 |
3605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10637 |
105428 |
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7.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2.0%。
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63.8%,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3.6%,外商投資企業占32.6%(詳見表23)。
表2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11293 |
116674 |
內資企業 |
11039 |
74493 |
國有企業 |
11 |
79 |
集體企業 |
5 |
16 |
股份合作企業 |
0 |
0 |
聯營企業 |
0 |
0 |
有限責任公司 |
2021 |
25468 |
股份有限公司 |
181 |
12421 |
私營企業 |
8820 |
36509 |
其他企業 |
1 |
0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2 |
4194 |
外商投資企業 |
232 |
37987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656.2億元,負債合計296.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97.4億元(詳見表24)。
表24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656.2 |
296.9 |
397.4 |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 |
151.5 |
27.5 |
94.1 |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
12.9 |
9.5 |
8.7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491.8 |
259.9 |
294.6 |
八、金融業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業法人單位0.1萬個,從業人員(不包括原保監會、證監會監管的單位)3.6萬人。
九、房地產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0.8萬個。其中,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占24.0%,物業管理企業占29.6%,房地產中介服務企業占33.3%。
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1.9萬人。其中,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占16.1%,物業管理企業占62.7%,房地產中介服務企業占12.8%(詳見表25)。
表25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7510 |
118611 |
房地產開發經營 |
1800 |
19087 |
物業管理 |
2220 |
74310 |
房地產中介服務 |
2502 |
15182 |
房地產租賃經營 |
842 |
9572 |
其他房地產業 |
146 |
460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全市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資產總計10862.4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占82.1%,物業管理企業占4.1%,房地產租賃經營企業占11.4%。負債合計8011.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43.8億元(詳見表26)。
表26 按行業中類分組的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10862.4 |
8011.0 |
1143.8 |
房地產開發經營 |
8920.9 |
6782.2 |
976.2 |
物業管理 |
448.1 |
444.4 |
82.1 |
房地產中介服務 |
65.8 |
47.0 |
21.9 |
房地產租賃經營 |
1234.6 |
621.3 |
62.0 |
其他房地產業 |
193.0 |
116.1 |
1.6 |
十、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2.4萬個,從業人員15.3萬人。
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租賃業占7.8%,商務服務業占92.2%。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租賃業占5.0%,商務服務業占95.0%(詳見表27)。
表27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24468 |
153401 |
租賃業 |
1901 |
7702 |
商務服務業 |
22567 |
145699 |
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0.6%。
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6.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1%,外商投資企業占2.3%(詳見表28)。
表28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24468 |
153401 |
內資企業 |
24286 |
148134 |
國有企業 |
68 |
7628 |
集體企業 |
157 |
6218 |
股份合作企業 |
15 |
183 |
聯營企業 |
6 |
303 |
有限責任公司 |
3996 |
29022 |
股份有限公司 |
267 |
2764 |
私營企業 |
19708 |
101633 |
其他企業 |
69 |
383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41 |
1746 |
外商投資企業 |
141 |
3521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7340.4億元。其中,租賃業占2.2%,商務服務業占97.8%。負債合計4066.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1.8億元。(詳見表29)。
表29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7340.4 |
4066.2 |
381.8 |
租賃業 |
161.6 |
110.4 |
31.2 |
商務服務業 |
7178.8 |
3955.8 |
350.6 |
十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一)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0.98萬個,從業人員6.0萬人。其中,企業法人單位0.95萬個,從業人員5.5萬人(詳見表30)。
表30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9505 |
54866 |
研究和試驗發展 |
1795 |
6951 |
專業技術服務業 |
4070 |
38056 |
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 |
3640 |
9859 |
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8.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1.1%。
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5.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3%,外商投資企業占4.7%(詳見表31)。
表31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9505 |
54866 |
內資企業 |
9377 |
52138 |
國有企業 |
58 |
1510 |
集體企業 |
34 |
215 |
股份合作企業 |
13 |
207 |
聯營企業 |
1 |
50 |
有限責任公司 |
1723 |
16306 |
股份有限公司 |
124 |
1052 |
私營企業 |
7392 |
32686 |
其他企業 |
32 |
112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2 |
173 |
外商投資企業 |
106 |
2555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521.5億元,負債合計297.4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5.3億元(詳見表32)。
表32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521.5 |
297.4 |
205.3 |
研究和試驗發展 |
94.7 |
66.3 |
24.4 |
專業技術服務業 |
307.7 |
164.6 |
147.8 |
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 |
119.1 |
66.5 |
33.1 |
十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一)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法人單位0.1萬個,從業人員2.3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0.01萬個,從業人員0.4萬人。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470.5億元,負債合計201.7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2億元。
十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一)企業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0.4萬個,從業人員2.7萬人(詳見表33)。
表33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3873 |
27095 |
居民服務業 |
1878 |
16823 |
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 |
1493 |
5996 |
其他服務業 |
502 |
4276 |
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內資企業占99.3%,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2%,外商投資企業占0.5%。
在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內資企業占97.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0.8%,外商投資企業占2.2%(詳見表34)。
表34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
|
企業法人單位 (個) |
從業人員 (人) |
合 計 |
3873 |
27095 |
內資企業 |
3844 |
26276 |
國有企業 |
21 |
312 |
集體企業 |
55 |
362 |
股份合作企業 |
17 |
106 |
聯營企業 |
1 |
0 |
有限責任公司 |
425 |
3537 |
股份有限公司 |
53 |
382 |
私營企業 |
3259 |
21512 |
其他企業 |
13 |
65 |
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8 |
220 |
外商投資企業 |
21 |
599 |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86.9億元,負債合計57.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6億元(詳見表35)。
表35 按行業大類分組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
|
資產總計 (億元) |
負債合計 (億元) |
營業收入 (億元) |
合 計 |
86.9 |
57.3 |
28.6 |
居民服務業 |
36.2 |
33.4 |
12.8 |
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 |
17.1 |
13.4 |
11.9 |
其他服務業 |
33.6 |
10.5 |
3.9 |
十四、教育
(一)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單位0.5萬個,從業人員12.4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0.2萬個,從業人員10.2萬人。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教育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93.3億元,負債合計44.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
十五、衛生和社會工作
(一)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衛生和社會工作法人單位0.3萬個,從業人員7.5萬人。其中,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0.1萬個,從業人員5.1萬人。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衛生和社會工作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97.2億元,負債合計58.3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1億元。
十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一)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
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0.34萬個,從業人員2.3萬人。其中,企業法人單位0.31萬個,從業人員1.2萬人。
(二)主要經濟指標。
2018年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31.1億元,負債合計92.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
十七、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018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法人單位0.4萬個,從業人員10.4萬人。
注釋:
[1]三次產業的劃分: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以及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采礦業中的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2]單位的劃分:
法人單位是指有權擁有資產、承擔負債,并獨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或與其他單位進行交易)的組織。法人單位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負債和其他民事責任;
(2)獨立擁有和使用(或受權使用)資產,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
(3)會計上獨立核算,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等會計報表。
法人單位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其他法人等。
產業活動單位是指位于一個地點,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組織或組織的一部分。產業活動單位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
(2)相對獨立地組織生產活動或經營活動;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關資料。
[3]本公報中的企業法人單位,除表1、表3是機構類型為企業的法人單位外,其他均是包括機構類型為企業的法人單位,以及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法人單位、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和基金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除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機構類型為其他組織機構的法人單位。
[4]本公報中的行政事業及非企業法人單位,不包括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法人單位、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和基金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除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機構類型為其他組織機構的法人單位。
[5]部分行業包含我市保密單位數據。
[6]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精神和310直播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標準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7]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8]高技術制造業:按照《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高技術制造業是指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等6大類。
[9]研究與試驗發展:是指為增加知識存量(也包括有關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以及設計已有知識的新應用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性工作,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種類型。
[10]文化及相關產業: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及相關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范圍包括:一是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制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具體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和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活動;二是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
[11]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